推薦大家看OFID的回顧文章跟NEJM最新的觀察性研究,看完差不多就追到猴痘連載最新番了。
= 簡介/流病 =
猴痘病毒是一種包膜雙股DNA的病毒,屬於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
潛伏期短達三天,平均約為一週,最長可至三週。傳染力可持續到所有皮膚病灶結痂為止。
上表列出Orthopoxvirus家族成員,其中除了猴痘外,還有惡名昭彰的Variola AKA small pox 天花病毒,此外較常被提及的還有毒性較弱的Cowpox以及現今被用於疫苗製備的Vaccinia virus。
猴痘病毒是一種人畜共通病毒,存在於靈長類及嚙齒類動物中。
這張圖簡列猴痘的歷史,最早於1958年在丹麥的實驗用食蟹猴發現,人類首例則是在1970年一位剛果的9個月大男童身上發現。1970年到1990年代,猴痘局限於非洲地區,除主要剛果地區感染外,也演化出西非支。而到了2000年後隨著國際往來頻繁,非洲以外開始出現疫情,2003年美國因為進口嚙齒動物而造成一波疫情爆發,是過去非洲外最大宗的疫情,2017年奈及利亞則爆發近兩百人的疫情,為近年最大規模的疫情。2010年代陸續有零星自非洲旅遊到其他國家的疫情,但後續均未衍生成更大規模的感染事件。雖然因為過去並無大規模流行,猴痘因此長年以來較不受關注,然而也有相關學者提醒非洲本地疫情其實一直被忽略,整體疫情可能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平穩。
自今年五月英國爆發疫情以來,截至七月下旬全球已有一萬六千多例猴痘個案,其中多為輕症,五例死亡個案皆在非洲。
= 臨床表現 =
2022這波疫情為西非支的分支,臨床表現跟整體疾病嚴重度與過去剛果支不同,疾病致死率較低,有較高比例與性行為親密接觸相關。目前尚未證實是否透過性行為(血體液)傳播,研究發現精液中可檢驗出病毒DNA,但是否為具傳播力之病毒仍待進一步確認。
下圖比較過去猴痘與2022年猴痘在位置分布上差異,2022年的病灶以生殖泌尿區域為大宗。
下圖整理了NEJM在7月刊出的觀察性病例研究,共追蹤了500多名來自全球16個國家的案例,個案組成以男性且有男男間性行為主,四成為HIV病患且多為控制良好的病患。症狀上最常見的是皮膚病灶,其次為發燒及淋巴結腫大。皮膚病灶及淋巴結分佈以生殖泌尿器官周邊為主。
該研究在32名採集精液檢體的個案中檢測到29名測得DNA,但這些病毒是否具複製能力則尚未證實,因此無法據此判定是否能透過精液傳染。
= 治療 =
猴痘的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針對免疫不全或疾病程度嚴重的病患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包含過去被用於治療CMV的cidofovir以及被FDA核可用於治療天花的tecovirmat,這些藥物目前缺乏大規模實證(想也知道),tecovirmat近年來有零星用於臨床的經驗,請參考下列表格。
= 預防 =
猴痘預防可分為暴露前、接觸時跟暴露後三階段。
除了避免與陌生人親密接觸以及持續維持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習慣外,猴痘也可以透過注射天花疫苗預防。目前並沒有特別針對猴痘設計的疫苗,但痘病毒間具有交叉保護力,因此可以透過注射天花疫苗預防猴痘。臨床上並沒有大規模的研究,WHO依據早年的(鼠叔我出生那年可見真的有夠久遠)研究宣告疫苗具有85%的保護力。
話說坊間傳聞可以從手上疫苗注射疤痕判斷是牛痘疫苗還是卡介苗,各位今晚你要選擇哪一道?(有一個是我犧牲色相小弟還沒資深到打過牛痘疫苗)
天花自1980年被WHO宣告自世上根除後原本已經過氣(誤),但在千禧年初期(一直用一些回憶殺老詞的我)恐怖攻擊頻傳後,為預防潛在的恐攻風險相關疫苗的研究仍有進展。2019年第三代疫苗JYNNEOS通過FDA審查,比起前兩代效果相當,副作用更少,可用於免疫不全族群。
CDC針對暴露前預防的對象建議包含實驗室人員、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以及特定區域的駐軍。JYNNEOS標準建議間隔28天施打共兩劑,往後則視暴露風險考慮接種追加劑。
而疫苗也可用於暴露後預防,4天內接種可達預防染疫效果,超過4天但仍在14天內可考慮接種疫苗以降低疾病嚴重度但無法預防感染。
在部分歐美國家則已開始針對此波疫情將GBMSM納為建議施打的對象,美國CDC將這樣的施打方針稱為PEP++,不過因為疫苗全球缺貨,所以現行多半國家針對PEP++僅先提供第一劑。
醫護照顧病人時的建議參考CDC如下:
匡列對象接觸確診個案後不須特定隔離,但須自主健康管理21天。
最後我分別引述開頭提到的兩篇文章中的內文作結(對我就憨慢講話不知如何收尾啦)
We should continually remind colleagues and the public that infectious pathogens do not care about race, gender, or sexual orientation.
Because viruses know no borders, the world needs to move cohesively and quickly to close knowledge gaps and to contain the outbreak. Without widely available treatment or prophylaxis, rapid case identification is vital to containment. As is common in clinical medicine, there is a diversity in how illnesses may manifest — and monkeypox is no different.
References 參考資料:
Orthopox Viruses: Infections in Human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483466/)
A human infection caused by monkeypox virus in Basankusu Territory,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340218/)
Multi-country outbreak of monkeypox(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multi-country-outbreak-of-monkeypox–external-situation-report–2—25-july-2022)
Monkeypox in Africa: the science the world ignored(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686-z)
Monkeypox: A Contemporary Review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891689/)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across 16 Countries — April–June 2022(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7323)
對沒錯我很年輕的有在用instagram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arliekph/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echarlidish/
Blog: http://charliekuo.com/
Dappei: https://dappei.com/user/charliekuo
☟
☝
各位朋友,請不吝按讚或分享,讓我們一起為美好的二手人生努力(遠目)!